自从无线充电诞生以来,就是科技圈的热门话题,关于无线充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每逢手机厂商推出新机,我们一定会关注,是否带无线充电功能,虽然有人说这个功能很鸡肋,但是潜移默化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厂商已经把无线充作为旗舰机的标配。
那么,关于无线充,你知道有哪些分类吗?应该怎么选?
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可以从无线充的造型来分类,比如:贴片无线充、立体支架无线充、手机无线充背夹壳、底座无线充等。
也可以通过不同手机品牌来分类,比如小米无线充,锤子无线充,力崇无线充等。一般来说,支持Qi无线充电协议的,也能给其它手机无线充,但功率只有5W,所以很多自家的无线快充只支持给自家的手机进行无线快速充电。
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用途来分,比如,车载无线充、耳机无线充、智能手表无线充等。
当然,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的材质进行分类,塑料的、金属的、皮革的、布艺的、玻璃的等。
其实无线充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不同类型的无线充也是各有优缺点,这次我们主要从不同的造型来讲讲无线充,希望能帮大家了解更多关于无线充的知识和选购到称心如意的无线充电器。
贴片无线充
这种充电方式,主要通过薄薄的接收贴片来实现无线充电。比如没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只要加上这种接收贴片,就可以进行无线充电。但是市面上做这种贴片的厂家很多,没有安全保障以外,产品价格差距也很大。此外,手机贴上接收贴片后,手机的整体美观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优点:便宜、可以兼容更多不支持无线充的手机
缺点:不美观,市场上贴片的质量不一,鱼目混珠
立体支架无线充
立体支架类的无线充,可以说是居家煲剧的神器。外观设计一般与手机支架类似。这类无线充,适合放在家里,可以当手机支架用,看剧、刷微博都可以,同时还能充电,另外还可以腾出手干家务。
周末的闲暇时光,打开支架无线充,解放双手,一边充电一边看看综艺节目,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优点:居家常备,充电、支架、家务三不耽误
缺点:不太适合出远门携带
手机无线充背夹壳
这类无线充电装备,可以做为手机壳使用,随身携带,没电的时候还能作为手机充电宝使用,随时充电很方便。
不过因为是充电宝,所以在体积和重量上不占优势,而且放进口袋里也是能明显感觉到重量。单手操作手机时也会有负重感。
优点:方便携带,比较轻薄的充电宝,可以登机
缺点:带上壳,不方便将手机放入口袋
底座无线充
底座无线充有随放随充、随走随拿的优点,主要是为经常出差旅游人士设计。这类充电设备中,金属和皮革的耐磨和耐摔性较好。
而金属材质中的,锌合金外壳的质量会更好,无论是质感还是外观更具科技感。有些底座无线充还会在正面加上钢化玻璃镜面,主要是方便女生平时补妆。
优点:便携可以外带,随拿随走,差旅的好搭档
缺点:没有立体支架无线充那样居家,不方便煲剧
在选购无线充电器时,大家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选有八重保护的产品,因为是充电装备,所以安全保障是第一位。
现在市场上的无线充都是多大功率的?到底多大的功率的比较适合自己的手机呢?
一般来说,输入功率有 5V 2A、5V 1.5A的,对应的输出功率是10W、7.5W。主流的小米7.5 W、苹果 7.5 W、 三星 10W、不过很多原装的只支持自己品牌的手机。
想要体验无线充的盆友,就需要通过购买第三方品牌的配件来实现。像在充电领域已深耕多年的力崇的产品值得一买。为了让用户体验无线充电,力崇推出了一系列无线充电产品,无线充电底座、立式无线充、车载无线充、多功能二合一(手机、智能手表)无线充、无线充电宝等,兼容现在主流的智能设备。
总结一句话:买无线充,只买对不买贵,也不是功率越大越好,买能兼容自己手机的型号的,才能告别线缆充电的束缚,同时真正感受无线充电的快乐。
以上简单地普及了一下不同类型的无线充电器的优缺点。每个无线充电都有自己的使用场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的场景来购买,更能为我们省钱省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支持无线充了,这种即放即充,即用即拿,免去了插拔充电的繁杂的充电方式也被更多人接受。我们也期待无线充电技术能越来越好,能应用到更多场景中去,为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 苹果手配件选的对,“长”寿命不再是问题 2019-04-24
- 手机大不用怕,力崇让你拿得稳 2019-04-23
- 可以吸附在手机上的无线充电宝,抛弃背夹,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线充 2019-04-23
- 简约精致的手机支架 为生活增添一份惬意 2019-04-23
- 车用手机支架这样选购,开车安全更加有保障! 2019-04-23
- 随时携带的移动电源,力崇 背夹电池手机壳使用感受 2019-04-22
- 高颜值的背夹电池,为iphone手机带来高效续航 2019-04-22
- 力崇移动电源3:小机身大容量,12重安全防护设计,使快充更安全 2019-04-22
- 手机买了这么多 支持快充的充电宝你买对了吗 2019-04-22
- 做移动电源只为交个朋友?力崇这款充电宝不错 2019-04-22